征信改革最新动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征信体系经历了深刻的改革与发展,旨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服务网络,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以下是近期征信改革的最新动态:

一、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持续深化征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覆盖社会征信需求。

人民银行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要求,先后批设了2家个人征信机构,这2家征信机构在2023年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反欺诈评分等各类征信服务达420亿次。

此外,人民银行引导有数据、有技术、有市场的机构进入企业征信市场,整合企业的注册登记、生产经营、合同履约等各类涉企信用信息,2023年149家备案管理的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223亿次。

在31家省级地方征信平台中,有26家由专门设立的市场化机构运营,这些机构全面采集当地企业的公共信用信息以及商业等其它信用信息,实现各类信息的深度融合应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征信服务。

二、推动征信市场的优化与创新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征信市场布局,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深化征信供给侧改革,支持征信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信用信息服务。

同时,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持续加强征信监管,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三、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为推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方案”。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方案贯彻落实,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全面提升“信易贷”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社会活力、提振市场信心,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征信监管,保护信息安全

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将所有征信活动依法纳入监管,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同时,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持续加强征信监管,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五、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

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将突出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等方面的中长期贷款支持。鼓励银行构建“信贷+”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六、完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对征信机构的经营范围、信息采集、信息使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征信市场秩序,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提升征信服务质量。

七、加强跨境征信合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9月印发《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推进粤港澳共建"征信链"以满足跨境征信需求。

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意见》,提出加强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八、强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发布《2024年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强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支撑坚实底座。

同时,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提升信用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准确的信用评估依据。

九、加强数据质量协同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数据质量协同治理,统一数据归集标准,健全信息更新维护机制,着力解决数据共享频率不够、接口调用容量不足、部分公共事业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和完整。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适时对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质效开展评估,

为您推荐